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三亚新闻网  >  吉阳区

三亚吉阳区伏下身子挖“穷根” 开“药方”促脱贫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16-10-25 09:04 来源:南海网 作者:刘丽萍

  10月24日,三亚飘起了一阵阵淅淅沥沥的雨,环山而居的罗蓬村浓雾弥漫。

  一早,吉阳区长周俊就匆匆赶到了罗蓬村委会庆限小组贫困户符家明家中,他担忧“老符家的水稻昨天没有收完,今天下雨,稻谷要在田里泡水了。”

  来到符家明家里,周俊来不及喝口水,穿上随身携带的雨靴直接去了符家明家位于村口的水稻田,确认稻谷堆好安全后,他又匆忙爬上两公里外的山丘,仔细查看符家的几百株芒果树、槟榔树,这是政府拨种的扶贫产业……

  周俊穿着随身携带的雨靴到符家明家位于村口的水稻田,确认稻谷堆好安全。南海网记者刘丽萍摄

  “周区长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一旦刮风下雨台风天,他都要到家里来看看。”符家明告诉记者,昨天知道家里割水稻,周区长还专门赶过来帮忙,冒着烈日在田里做了几个小时,今天下雨他一早又过来了,生怕水稻泡水了,“我们农村人不会表达,但是心里真的感觉很暖。”

  今年56岁的符家明和55岁的妻子都患有眼疾,两人除了操作简单的农活,都做不了重苦力活。加上符家明十多年前因为搬花生爬木梯,不小心踩空,腿部留下后遗症,家里的收入渠道更是有限。

  因为生活贫困,一家三口挤在茅草房,台风将草屋吹倒后又寄住在一处旧房。儿子16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没有学历和一技之长,出去找工作处处碰壁,所以只能跟着父母在家里务农。没有资本购买生产资料,一家三口仅靠几亩水稻田和菜地维持生计。

  经过精准识别,符家明被纳入罗蓬村贫困户之列。

  “穷根”挖出来,“药方”开出来。2010年,符家明获得了危房改造的名额,终于住上了新房;2014年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农村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贫困户”的方式,符家明领了6头猪苗、154只鸡苗、18只羊、300株芒果苗、390株槟榔、100株橡胶树。

  采访中,符家明的儿子符俊军正在跟工人一起整修厨房,略显羞涩的他告诉记者,“以前我也想在家做点事情,但是没有钱投资什么都做不成,这次政府给我家这么多帮助,我一定会认真学习技术,好好打理这些家禽和果园,让父母少操心,也早点过上好日子。”

  罗蓬村委会书记吉明豪说,“老符生活比以前好了,一家人精神状态都好了,也比以前更勤劳了。”

  “以前给点钱,送点米、油就完事,没有后续跟踪,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这次‘一对一、点对点’,不只是送生产资料,区里和村委会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要彻彻底底除去他的贫困问题。”奔忙了一上午,周俊的雨靴沾满了泥土,汗水湿透了后背,他只是笑笑说‘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

  “做村里人,干村里事。”南海网记者了解到,半年多来,三亚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都进驻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坐田埂与村民拉家常,到田间和村民一起劳动。“田间地头是跟村民学习的课堂,也是基层干部锤炼作风的考场。”周俊如是说。

  天气时好时坏,中午12时许,浓雾突然散去,拨云见日。

  符家明一家三口、周俊坐在未修完的厨房门口一起吃午饭,为了不给村民添负担,他专门带来了几份盒饭,“厨房没修好,老符家也做不了饭,跟着我一起吃盒饭,跟一家人一样。”

  真情,已经将扶贫工作人员和罗蓬村民系在了一起,乡亲们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这份感情,是相互感化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10月24日消息记者刘丽萍)

  符家明的儿子符俊军成了家里主力,正在喂猪食。南海网记者刘丽萍摄

  企业扶贫正在改造的厨房。南海网记者刘丽萍摄

责任编辑:吴立婷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