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3 月 19 日 星期二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三亚新闻网  >  三亚新闻

三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特色品牌 “融”出乡村旅游新路子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21-07-23 11:51 来源:三亚日报 作者:张慧膑 张景轩

游客在三亚一热带水果基地,参观果园、体验采摘乐趣、了解热带水果种植。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

  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 实习生 张景轩

  在旅游业态百花齐放的今天,回归大自然,人们的游兴正浓,“农旅”融合的项目也越发引人“深玩”。在三亚,“乡村民宿”以其独特的网红气质,吸引一批又一批游人,而以芒果为媒的“乡村旅游”也悄悄崭露锋芒。近年来,三亚坚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立足产业特色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A 果树认养

  解锁三亚乡村游新模式

  “认养一棵芒果树,需要899元,这棵树就是你的了。”最近,海南水果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水果岛”)海南热带水果基地总经理张清有点忙,自从推出“果树认养”模式之后,他每天都要解答游客的咨询,这也让他乐此不疲。

  水果岛基地成立于2014年,种植芒果1100亩,每年产量200多万斤以上。张清口中的“果树认养”,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认养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在水果岛基地拥有一棵芒果树。“住在大城市的人们,在果园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棵芒果树,果熟了,能到园里摘也能邮寄到家。这样的方式比直接购买芒果有趣多了。还可以通过摄像头,时时了解到果树的生长情况和参与管理,当闹市中的‘农民’。”

  小芒果,大产业。三亚芒果种植面积近40万亩,主要种植象牙、红金龙、台农和金煌等四个芒果品种,每年出岛量约70万吨,产值60亿元,是三亚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如何挖掘芒果产业产值,三亚探索“农业+旅游”,打破传统销售渠道,让大众既能吃上新鲜芒果,又能获取更多的乐趣。“果树认养”就是三亚的创新。

游客在芒果种植基地品尝新鲜的芒果。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果树认养”,是水果岛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施“农业+旅游”发展战略,拓宽企业销路,走“互联网+农旅”的销售方式。

  “现在,已经有200多棵芒果树有了新的‘主人’。”张清说,这些认养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平时也会到果园里看看,亲自体验芒果管理的快乐。随着越来越多人认养果树,水果岛基地也逐渐热闹了起来,聚起了乡村旅游的一团“火”。

  B “农旅”融合

  “融”出新路子

  这几年来,三亚积极发挥热带农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旅游”成为三亚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生态园区采摘与“尝鲜”,增加了游人的乐趣。

  今年3月,三亚乡村旅游采摘节掀起市民游客“乡村游”旋风。大茅远洋生态村作为采摘地点之一,也迅速聚集了人气。

一采摘基地的工作人员帮助游客采摘心仪的水果。 三亚日报记者 李学仕 摄

  从海南环岛高速迎宾互通进入海榆中线(即224国道)往五指山方向5公里,就到了大茅远洋生态村。沿着村道,车子经过一座漫水桥,水不深,仅没人脚面。过了桥,就是生态村的核心区。

  “再次来到这里是因为小朋友和伙伴的暑假之约选在这里。在这里能体验田园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田野上,让孩子回归自然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在城市待了许久,全家人到乡村走一走,真的不虚此行。”游客王女士说,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田园美景,稻田、农庄、小河、鸡鸭鹅和小羊,构成了一幅唯美的乡村图画,一家人乐开了花。

  “大茅远洋生态村是农旅融合的新业态,其‘农业+教育+旅游+科技’的多产业外延特性,给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总经理刘岩涛介绍,大茅远洋生态村还通过村企融合,辐射带动大茅村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民宿产业,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土地,使土地增产、村民增收。

俯瞰大茅生态远洋村,田园风光优美。 三亚日报记者 陈聪聪 摄

  事实上,“农旅”融合在三亚已初见成效。从“乡村民宿”到“乡村采摘节”,一条条乡村游的新路子,打通了三亚乡村游的“脉络”。而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三亚也铆足了力气,统筹城乡发展。目前,三亚已有中廖村、青塘村等17个海南省星级美丽乡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大茅远洋生态村、水稻公园等共享农庄,不仅激活了本土经济,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丰富了三亚的旅游业态。以中廖村为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现在的中廖村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发展起了旅游业,打造起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吸引了游客到此一游。

  C 吃上“旅游饭”

  拓宽就业路

  “农旅融合”让三亚“好山好水”的招牌一天比一天响亮,良好的旅游态势,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水果岛,通过“农旅”融合,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一个个就业岗位。

  “每天在果地里察看果树有没有病虫害,工作轻松。”董亚文是水果岛基地附近的村民,也是基地的一名员工,入职以来,他的工作时间从不固定变成早八晚六,中午还有专门的床铺休息,工资也比务农收入高,够一家生活还有余。

  得益于企业的发展,水果岛基地内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附近村民和三亚周边市县乡村的村民,经过公司统一培训后上岗。目前,仍在建设的水果岛基地能提供就业岗位近60个,后续最多可达200个。

  而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截至目前已带动博后村和六盘村6000多农民增收,直接安置当地村民就业589人,以合作社方式间接安置就业500多人,在整个产业链中解决就业达2000多人。

  在大茅远洋生态村,截至2020年底,项目共带动446户农户,提供了2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固定岗位84个,片区内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8620元增加到2020年的21500元。昔日这个贫困乡村摇身一变,成为创业致富的“平台基地”、治愈身心的旅游胜地、备受欢迎的研学教育目的地,在创造可观收益的同时,改善了乡村环境,带动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事可干、农民有钱可赚。如今,三亚正在拉长“农业+旅游”的产业链,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下一步,三亚将继续依托田园风情,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通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真正实现山水作底、产业为骨、特色铸魂的乡村旅游“样板”。

责任编辑:陈燕清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